低代码与零代码,如何看待他们之间的差异?

  新闻资讯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08-18 18:38 阅读量:

 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的当下,低代码(Low-Code)和零代码(No-Code)开发平台逐渐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。二者虽同属快速开发工具范畴,却有着本质区别,了解这些差异对企业选型至关重要。

低代码平台

  什么是低代码?

  低代码平台诞生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,其核心目标是提高重复代码的利用率。传统开发中,70%的代码属于重复劳动(如列表展示、菜单栏等),仅30%为新功能开发。低代码通过将重复代码封装为图形组件,实现快速复用,从而减少代码编写量。

  但低代码并未完全脱离编码,开发者仍需编写剩余30%的核心代码,甚至需修改已封装的组件。其使用者主要是具备编程能力的IT人员,适用于构建复杂应用系统,尤其擅长处理需深度自定义和复杂逻辑的业务场景。

  什么是零代码?

  零代码平台的出现晚于低代码,以国内的简道云为典型代表,2015年前后开始兴起。其核心使命是为无代码基础的组织与人员赋能开发能力,让中小企业也能轻松实现信息化。

  零代码将企业管理逻辑封装为表单、流程引擎、数据管理、可视化四大模块,用户通过组合配置即可完成数据收集、流转、分析的全流程,无需编写任何代码。即使是只会使用Excel的业务人员,也能借助模板快速创建应用,覆盖进销存、考勤管理、客户管理等多种场景。

  低代码与零代码的核心差异

  1.使用人群不同

  低代码的使用者必须具备开发知识,通常是企业研发或IT部门人员,需要理解编程逻辑和系统架构;零代码的适用人群极为广泛,无论是店铺老板、行政人员、教师还是基层工作者,无需任何IT基础就能上手使用。

  2.适用场景有别

  零代码更适合两类场景:一是作为小微企业的OA+核心业务系统,用一套平台解决多场景管理需求;二是作为中大型企业核心系统的补充,快速开发边缘需求。此外,零代码在业务创新试错和老系统升级方面也独具优势。

  低代码则更适合中大型企业的核心业务系统开发,如ERP、大型MES系统等,尤其在非表单流程类系统开发、外部API集成、多数据源连接等场景中更具优势。

  3.开发速度与成本差异

  零代码凭借高度可配置性和即插即用功能,开发周期极短,测试成本低,能实现“原型即产品”,低代码初期需一定培训时间,熟练后虽比传统开发快,但整体效率仍低于零代码。成本方面,零代码对人员和预算要求更低,性价比更高。

  4.自定义能力不同

  零代码的自定义能力基于通用功能框架,属于有限自定义,优点是上手快;低代码可通过自定义代码实现更灵活的扩展,能满足深度开发需求,但对技术能力要求更高。

  综上,低代码是“程序员的效率工具”,零代码是“业务人员的开发利器”。企业选型时,需根据自身IT能力、业务复杂度和预算综合考量,才能找到最适合的数字化工具。

  疑难解答

  问:中小企业预算有限,没有专业IT人员,适合选择低代码还是零代码平台?

  答:适合选择零代码平台。零代码平台无需使用者具备编程能力,上手快,且成本较低,能通过丰富的内置模板快速搭建OA、CRM、进销存等多种系统,满足中小企业多方面的信息化需求,性价比更高。

  问:需要开发一个涉及多数据源连接和外部API集成的复杂系统,应优先考虑低代码还是零代码?

  答:应优先考虑低代码。低代码平台在处理非表单-流程逻辑的系统开发、与外部应用程序和API集成、连接多数据源等方面更具优势,能满足复杂系统的深度开发和自定义需求,而零代码平台的自定义能力相对有限,较难实现此类复杂场景。

  问:业务人员想快速搭建一个简单的考勤管理系统,没有编程基础,能使用零代码平台吗?

  答:能。零代码平台的适用人群广泛,无需代码编程能力,甚至会Excel就能通过模板快速创建应用程序。考勤管理系统属于相对简单的业务场景,业务人员可以利用零代码平台的表单、流程引擎等模块快速搭建,满足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