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,一种全新的软件开发方式正悄然改变着企业的IT格局——低代码(Low-Code),它以图形化界面、拖拽组件和模型驱动逻辑为核心,让开发不再是专业程序员的专属,成为推动企业降本增效的关键力量。
一、低代码到底是什么?
简单来说,低代码是一种无需编写大量代码就能快速构建应用的开发方法。它的开发方式十分灵活,平台提供大量预制模块、组件和模板,开发者只需通过拖拽元素到工作区,设置属性参数和配置逻辑流程,就能完成应用搭建。比如构建表单应用,从组件库拖拽文本框、下拉框等组件,设置样式和数据绑定即可,大大简化了开发流程。
低代码的适用人群极为广泛,不仅是专业开发人员的高效工具,也面向业务分析师、产品经理、销售运营等非技术人员。业务岗人员可根据自身需求,在平台上简单配置就能创建所需应用功能,摆脱对专业开发团队的依赖,让业务响应更灵活迅速。
从技术背景来看,低代码基于模型驱动架构和元数据驱动理念,将开发过程抽象为模型的构建和配置,平台会根据开发者的设置自动生成代码和应用程序,实现了开发效率的质的飞跃。
二、低代码能解决哪些业务难题?
低代码平台在众多业务场景中都能大显身手。在协同办公场景,它比OA产品更灵活轻量化,具备独立应用扩展能力,能将专业系统外的需求整合,构建内部应用中心,实现跨部门、跨地区高效协作。
数据收集分析方面,面对员工评价、客户留资等随机繁琐、经常变化的数据填报业务,低代码能快速响应。同时,它还能整合各类数据,进行清洗、分析和可视化,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。
对于跨系统流程,传统BPM方式对开发和技术依赖重,而低代码降低了技术依赖,让业务回归业务部门,轻松应对四级流程中的大量表单和审批场景。
此外,在业务流程自动化、现场管理业务、管理场景应用、定制化业务应用开发以及核心系统定制等方面,低代码都能发挥重要作用,帮助企业实现业务数字化、线上化,提升效率。
三、低代码与零代码有何不同?
低代码和零代码虽有相似之处,但区别明显。概念上,低代码更像开发工具,技术人员遇到复杂功能只需编写少量代码就能实现,效率比传统方式高,不过对技术人员专业程度要求稍高;零代码更像一项服务,围绕业务表单及流程审批管理,功能多为固定标准模式,对专业技术要求低,主要服务非技术用户。
应用场景上,零代码场景受限,多在固定容器内用固定功能搭配,个性化受限;低代码因可编写代码,开发场景更广阔,扩展性更强,还能通过厂商提供的源代码二次开发,满足个性化需求。
集成能力方面,零代码通常只对固定系统或平台提供集成服务,自定义集成能力弱;低代码则整合能力极强,能与用友、金蝶、飞书、钉钉等多种主流平台及智能硬件快速整合,通过API接口实现系统间业务处理和数据双向交换,让各系统协同运转。
选择时,需求简单的小微企业或个人适合零代码;需实现复杂逻辑、构建表单流程及有个性化业务需求的,低代码更合适。
四、普通人如何用好低代码?
普通人用好低代码,首先要明确需求和目标,了解应用场景,设定清晰可衡量的目标,然后选择合适的平台,进行市场调研,对比功能、易用性等,试用体验后再做决定,快速上手可学习基础知识,利用平台提供的文档、教程和示例项目,从简单项目实践,逐步积累经验,参与用户社区交流,与他人分享技巧、解决问题。
低代码正以其独特的优势,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,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,掌握低代码在数字化时代都会成为一种有利于自身更好发展的利器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