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低代码在市场上可以说是非常火热,那么在发展如火如荼之际,我们也要注意一些常见的易踩坑点,那么低代码平台常见的坑有哪些呢,不妨跟着栎偲小编一起来瞅瞅~
一、功能局限性之坑
很多企业在选择低代码平台时,往往被其宣传的丰富功能所吸引,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发现,平台的功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。例如,在处理一些复杂的业务逻辑或特殊行业需求时,平台提供的组件和模板难以满足要求,导致开发工作陷入停滞。
要化解这一问题,企业在选型阶段就应做好充分的需求调研。明确自身的业务场景和功能需求,尤其是那些特殊、复杂的需求,将其作为评估低代码平台的重要指标。同时,选择具有良好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平台,确保在遇到功能局限时,能够通过自定义组件、接口开发等方式进行补充。
二、数据安全与合规之坑
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,而低代码平台由于其开发模式的特殊性,可能会在数据安全和合规方面存在隐患。比如,平台的数据存储方式不规范、权限管理机制不完善,容易导致数据泄露;或者平台不符合行业特定的合规要求,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。
为避免踏入此坑,企业要重点考察低代码平台的数据安全机制。了解平台的数据加密方式、备份策略、访问控制等安全措施是否到位。此外,对于有行业合规要求的企业,要确保所选平台能够满足相关法规标准,必要时可要求厂商提供合规认证文件。在使用过程中,也要建立严格的数据管理制度,规范数据的录入、使用和流转。
三、扩展性不足之坑
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发展,对应用系统的扩展性要求越来越高。但有些低代码平台在架构设计上存在缺陷,当应用需要进行功能扩展或用户量大幅增加时,平台的性能会急剧下降,甚至无法支撑业务的正常运行。
化解扩展性不足的问题,企业在选型时要关注平台的架构设计。优先选择基于微服务、云原生等先进架构的低代码平台,这类平台具有更好的横向扩展能力和弹性伸缩能力。同时,在开发过程中,要遵循模块化、组件化的设计原则,使应用系统的各个部分能够独立升级和扩展,为未来的业务增长预留足够的空间。
厂商锁定之坑
部分低代码平台厂商为了留住客户,会采用一些专有技术和格式,使得企业开发的应用高度依赖该厂商的平台。一旦企业想要更换平台,迁移成本极高,甚至可能需要重新开发应用,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。
要避免被厂商锁定,企业应选择采用开源技术、遵循行业标准的低代码平台。这类平台的应用和数据通常具有更好的可移植性,降低了迁移风险。在与厂商合作时,也要在合同中明确应用迁移的相关条款,保障企业的自主选择权。
综上所述,我们不难发现低代码平台虽然为企业带来了便利,但也存在不少潜在的坑。企业只有在选型阶段做好充分调研,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管理和规范,才能有效规避这些风险,充分发挥低代码平台的价值。